bt365国际娱乐城  > 生态建设

炎陵县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纪实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3-03-07


                在湖南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有一个山区小县,这就是让古往今来所有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一方圣地--炎陵县。

        炎陵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是一首深远悠长的歌谣。她的深厚,让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满含泪水;她的美丽,让每一个见到她的人久久流连。

        "坚持科学发展,传承老区精神,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全面打造新炎陵!"

        古老而神奇的炎陵,美丽而充满活力的炎陵,展开了她高亢嘹亮的歌喉。

        古、绿、红:三湘碧玉出罗霄  炎陵原名酃县,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置县。1994年,因"邑有圣陵"--炎帝陵,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炎陵县。全县面积2030平方公里,人口19万,境内山青水绿,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气候舒适,民风淳朴,集聚了炎帝陵的"古"、井冈山的"红"、神农谷的"绿"、多民族的"美"等独具地域特色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风情。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圣陵、古刹、奇山、秀水珠联壁合,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罗霄东来,洣江流远;衡岳西望,湘水源长。"从洞庭湖溯湘江而南,沿洣水而上,至炎陵县鹿原陂,有一座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寻根谒祖之圣陵,这就是"神州第一陵"炎帝陵。

        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人。

        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自此历代朝祭,"率以为常";民间祭祀更是香火鼎盛,绵绵不绝 。自1986年重修之后,已相继建成炎帝陵殿、神农大殿、御碑园、圣火台、咏丰台、圣德林等主体工程。

        走近炎帝陵,放眼望去,金碧辉煌的神农大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斗拱飞檐,画栋雕梁,蟠龙玉柱,令人顿发壮怀激烈之雄心;转眺午门,松柏滴翠,红墙金瓦,掩映其间,更令人频生访古寻根之幽情。大殿之上,时不时有白鹭飘然掠过,迎着明媚的阳光,舞起修长的双臂,直向湛蓝的苍穹飞去,犹如放飞远古的憧憬和先祖的遥望。炎帝陵,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地标,情感纽带,精神家园",并以其跨越时空的力量和广袤博大的情怀感召着中华儿女跨洋过海、翻山越岭,步入其间。

        "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透过袅袅青烟和闪闪烛光,让眼神久久地停留在炎帝的祀像上,任思绪在五千年间纵横驰骋,又怎能不油然而生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厚重责任和豪迈气概。

        文化的孕育,滋生出别样的风景。奇山异水,钟灵毓秀,令人不得不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毗邻井冈的神农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绿、净、幽、奇、险"于一身。翠绿滴流的森林植被、绚丽多姿的奇花异木、千姿百态的山崖瀑布、光怪陆离的气象景观和清新舒适的气候空气荟萃为一方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中国华南面积最大的十万亩原始森林、长达65公里的国内最大原生杜鹃花林带,负氧离子含量居亚洲第一的珠帘瀑布,第四纪冰川遗迹石臼群等,把这里汇聚为一个天然奇景的"大观园"。

        这一片绿土同样留下了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深深足迹,洗药潭、神农洞、捣药臼、晒药台、试鞭石,飘溢着百草的芬芳,铭刻着千古的怀念。古老仙、七姑仙、云台仙、龙王庙,更是世代流传着引人入胜的美丽传说。

        与神农谷一脉相连的"小庐山"大院农场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四季怡人、风光旖旎。藏于深闺的东风梯田如彩练当空、明镜蕴玉、洞府生辉、仙庭流韵。清纯秀丽的洣水河,如诗如画的梨树洲,充满神奇气息的瑶家"女儿国"九山,缥缈若仙的湖南最高峰神农峰(酃峰)以及与古老神话、传说紧密相连的湘山、金紫仙、婆婆仙、天河仙、铁瓦仙、八面山等众多名山,这些神奇壮美的大自然不朽杰作无不为炎陵山水增光添彩。

        绿的底色里,谱写着"红"的传奇。大山的血液里,奔腾着赤旗的铿锵呐喊,抒写着血色的慷慨壮歌。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酃县,此后,酃县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建党、建军以及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谱写出一曲曲"星火燎原"的英雄凯歌。

         今天,水口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洣泉书院和朱毛第一次会面旧址、中村插牌分田旧址、接龙桥战斗旧址等革命纪念地已成为历史的生动见证,而保存完好的339条红军标语和即将建成的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博物馆把时代的沧桑烙进我们的血脉和骨髓。

        这一片热土涌流着先烈的热血,也哺育了一大批优秀儿女。何孟雄、张经武、张平化、周里等炎陵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山的血性拼杀疆场,以无限的忠诚服务人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共和国的创建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孟雄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被并称为"英雄夫妻",其传奇经历至今在党内传为美谈。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当中华的史册翻开崭新的一页,汉、瑶、畲等各族人民满怀壮志豪情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炎帝陵祭典、瑶家歌舞、畲族龙狮、客家山歌等民间传统文艺演绎着丰富多彩、情韵绵邈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

        炎陵的"十个第一"在湖南甚至在全国独占鳌头:神州第一陵--炎帝陵、华夏第一祭--炎帝陵祭典、朱毛第一面--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红军建党第一誓--叶家祠连队建党、红军标语第一馆--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红军政训第一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政治训练)--中村政治训练、亚洲第一氧--神农谷负氧离子高达13万个/cm3、华南第一林--神农谷原始森林、湖南第一峰--神农峰(酃峰)、潇湘第一瀑--神农飞瀑。这片热土让你心驰神往、心旌荡漾。

        生态立县:今日炎陵美如画

        炎陵被称为"革命老区",其闭塞可想而知。尤其是落后的交通条件,曾长期成为制约炎陵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炎陵人民艰苦奋斗,将一条条制约经济发展的险阻天堑和曾经弥漫革命烽火的山村小道变成了奔向小康和谐的幸福之路。

        人们不会忘记,2001年3月6日下午,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听取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炎陵县副县长曾筱萍的发言后深情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把炎陵县的基础设施建好,不就富起来了吗?要把炎陵县基础建设规划好,修一条高速公路过去,再造一个张家界!"并当场嘱咐国家计委、湖南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规划此事。随后,交通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部门多次组织专家对衡炎高速公路项目进行调研论证,相继完成了"规划报告"、"预可报告"的评审。2002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衡炎高速公路工程正式立项。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衡炎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9月,计划总投资45亿元的衡炎高速公路全线开工。今年底,衡炎高速公路将竣工通车。届时,炎陵至长沙2个多小时,炎陵至广州市也不过6小时。

        衡炎高速公路开工之后,衡茶吉铁路、炎睦高速公路(炎陵至井冈山睦村)、炎陵高速公路(炎陵分路口至县城)、醴炎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公路株洲段)相继立项、开工或进入规划阶段。炎陵老区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大好发展机遇。从此,大山的门户敞开了,发展的"瓶颈"打破了,一条条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即将连成奔向小康、迈向幸福的大通道,拉近乡村和城市、贫困和富庶的距离,把一个开放的炎陵、多彩的炎陵带向五洲,带向世界。

        大道通衢连四海。目前炎陵已初步形成以衡炎高速公路、国道106线、省道321线、省道322线为骨架,以密集交织的县乡村公路为支线的多层次公路网络。逶迤绵延的柏油公路恰似一条条彩链在巍然耸峙的群山中飞扬舞动,穿行在青山绿水怀抱中的一个个乡村,就犹如畅游于水墨画廊,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通畅快捷的交通为神农故地、革命老区的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大山深处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农林产品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输往山外,而山外的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也连绵不绝地涌向了这片梦幻萌动的始祖圣地和绿色净土。祖祖辈辈生息劳作在崇山峻岭中的乡亲们由此日益丰盈着、诗化着自己的日子和梦想。他们不再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跋涉在自己脚下的那一片泥土,而有了更多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可以坐在现代化的流水线前舞动巧手,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商海中弄潮扬帆,更可以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驰骋、翱翔,划出灿烂明媚的生命航线。

        炎陵县委、县政府按照"目标更明、速度更快、标准更高"的要求,突出"抢机遇、抓项目、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促'三新'"的工作主线,依托资源优势),大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文明。以竹、木、茶为主的林产工业,以"古、红、绿"为主的旅游产业,以小水电、纺织、材料、食品为主的资源型工业成为炎陵生态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作为湖南省林业十强县(市)之一,炎陵县一方面突出抓好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原始森林保护,强化森林生态圈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发展林木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壮大竹、木加工业规模,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作为知名的茶叶之乡,炎陵县近年来在不断进行茶叶栽培改革的同时,还大力引进名贵品种,使"炎陵茶"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炎陵的绿色蔬菜和白鹅等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样稳步推进。目前,炎陵高山反季蔬菜、早春时鲜蔬菜、无公害蔬菜都已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全县商品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炎陵的"酃县白鹅"系古代贡品,养殖历史悠久,肉质鲜美,为鹅中珍品。在政府鼓励和扶持下,2008年全县养鹅大户突破2000户,养殖白鹅100万羽。酃县白鹅产业的龙头企业--福来喜鹅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播种人工种牧草130亩,建设标准化鹅舍6000平方米,同时还建起了能饲养种鹅5000羽的种鹅繁殖场和现代化孵化场,并开始筹建鹅肉、鹅羽绒加工生产线。

        炎陵县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发展小水电、纺织、材料、食品等资源性工业。目前,炎陵县已经建成水电站100余座,装机总量已达19万千瓦,开发的水能资源达到24万千瓦,可基本满足全县生产生活需要。为壮大工业规模,炎陵县于2001年创建了九龙工业园,按照"生态型、规范化、花园式"要求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并依托自身生态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园区生态产业集群,围绕打造省级纺织和材料工业基地、建设全省再生材料利用试验区和全省最优纺织基地,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工业园已聚集嘉新实业、东信纺织和精诚钨业等大规模投产企业41家,2008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完成税收266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7.2%和31.9%。

         为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精心打造城乡居民宜居环境,炎陵县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严把项目市场准入"生态"关,全面落实五个"一律不批";同时,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适应、环境优美"的要求,及时科学规划城市发展蓝图,初步完成了县城第五次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并着力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凸显旅游城市特色。

        为了创造优良的招商条件,切实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后劲,炎陵县致力于招大商、招好商,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抓好符合"生态立县"要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项目、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招商工作。今年,炎陵县重点确定了产业建设"十大项目",即福来喜鹅业加工,以果、蔬、茶、药为重点的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开发,竹木精深加工,绿色能源开发,神农谷生态旅游示范区,神农福地休闲娱乐体育主题公园,炎帝陵景区开发,天星寨香樟温泉度假区,以红军标语博物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开发,以"1152"工程为目标的骨干企业培育。

        在生态经济建设的强力支撑下,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总收入达到2.06亿元,同比增长20.6%。炎陵县成为2008年度湖南省8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之一。

         放眼今日的炎陵,真可谓"旖旎画卷无限美,多彩炎陵天地宽"。

         科学跨越:旅游强县竞芬芳

         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扎扎实实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炎陵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创造了优越条件。

        以此为依托,炎陵县整合资源,精心规划,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努力开创炎陵旅游的美好前景。炎陵几任班子都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在"十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大旅游,逐步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战略目标,在今年的县委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炎帝陵创AAAAA景区、神农谷创AAAA景区的目标任务。近几年,相继出台了《炎陵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炎陵县鼓励投资旅游业若干规定》,编制了《中国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公祭区详规》、《中国湖南炎陵县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炎陵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逐年增加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鼓励各界人士利用各种资金、各种方式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项目,并在全县开展旅游经济考核,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为构筑炎陵旅游"古、绿、红"三大品牌,炎陵县使出了"硬件建设"、 "文化挖掘"、"宣传促销"三大招,使炎陵旅游的品牌价值不断累积。

        炎帝陵是炎陵旅游的核心品牌。尽管炎帝陵历代以来祭祀不断,一直延续,但规模和影响都还有限。有鉴于此,该县围绕"炎帝陵祭典"大做文章,积极争取炎帝陵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广泛筹集资金,先后投资1.2亿元,对炎帝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建成了炎帝陵殿、神农大殿、御碑园、圣火台等谒拜祭祀区主体工程。同时,着手规划建设祭祀故道区、农耕文化区、日市集贸区、神农中医药文化纪念馆、华夏归根园区等功能区。

        注重炎帝陵的建设,更注重炎帝文化的挖掘、炎帝精神的传承。为此,炎陵县组织专门人员编纂出版《炎帝文化》丛书,对有关炎帝的历史传说、历史遗迹一一进行搜集、整理、考证,并结合现代理念对炎帝精神遗产进行归纳、提炼,将炎帝精神归纳为"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同时,该县还在专家的指导下,参照我国祭祀文化传统,对炎帝陵祭祀仪式进行完善,对祭祖仪式进行创新,使官方祭祖、民间祭祖的规模不断扩大、密度不断增加,形成了清明由民间祭祖、重阳由各界祭祖的祭祀惯例,使祭祀活动进一步规范、有序、隆重。

        为扩大炎帝陵的影响,炎陵县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先后组织参加了在井冈山、广州、成都、苏州、长沙、香港、深圳等地各种旅游推介会、促销会、交易会,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与陕西黄陵县结为友好县,与井冈山、南岳、韶山等景区建立了旅游合作联盟。自1986年重修以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题词,海内外炎黄子孙不畏路途遥远,专程前来谒陵。2000年以来,炎帝陵先后举行了5次省祭,举办了世界华人华侨龙舟赛炎帝陵取圣火、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中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海内外佛教界公祭炎帝祈福世界和谐大典、中华茶祖文化节等一系列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炎帝陵公祭活动。其间,炎帝陵相继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被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炎陵县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也得到重视。2008年9月,投资1000多万元的全国第一个红军标语博物馆正式动工兴建。建成后的红军标语博物馆共三层,建筑面积3891平方米。以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旧址中村为代表的革命旧址,都得到了妥善保护;许许多多的红色歌谣被收集整理,得以继续留存。近年,随着毗邻的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兴起,与井冈山核心景区只有40分钟车程的炎陵,以"重温入党誓词,重踏红军足迹,体验红军生活,感怀英烈豪情"为主题的红色之旅,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绝美的自然风光构成的炎陵自然旅游资源,经过近年不断的推介,也已成为炎陵旅游热点项目。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探访优美的世外桃源神农谷、海拔2122.35米的湖南第一峰神农峰(酃峰)、落差235.3米的华夏第一瀑神农飞瀑。为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炎陵县专门成立了"生态立县"领导机构,坚决关停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铁炭厂、炭粉厂和造纸厂,甚至对纳税大户原县造纸厂也毫不留情,勒令彻底关停。同时,全县严格控制和逐年减少木材采伐量,使森林覆盖率一直稳定在82%以上、森林负氧离子最高达13万个单位立方厘米、水土流失治理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工业"三废"达标排放率稳定在80%以上。

        与此同时,炎陵县璀璨多姿的民俗文化风情也正在走出深闺,大放异彩。炎帝陵祭典、炎陵三人龙、炎帝传说、苏区歌谣、客家山歌分别入选国家、省、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炎陵县精心包装的"炎陵姐妹"组合于2008年10月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展示了炎陵民间文艺的亮丽风姿。炎陵三人龙2008年11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荣获丰收杯。近年来举办的"炎陵山歌唱盛世"歌手大赛、"和谐炎陵大合唱"文艺调演等民间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炎陵县还借助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努力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中国旅游强县,按照"打造炎陵旅游国际品牌,塑造炎陵旅游国际形象"的战略定位,通过全面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着力打造"长沙--炎帝陵--南岳--舜帝陵"寻根祭祖游、"井冈山--炎陵--长沙"红色圣地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挥炎陵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提升炎陵旅游文化内涵和生态魅力,致力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和粤港澳的"后花园"。

        随着软硬件环境、设施的不断优化和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的不断推进,藏于深闺的炎陵旅游资源正以其璀璨风姿和旖旎情韵吸引着四海游客、五洲宾朋。一代代海内外炎黄子孙怀着赤子之情,沿着圣地通途,来到"圣陵之邑",寻根溯源,祈福休闲。炎陵,正成为集"古"(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红"(红色旅游景点)、"绿"(自然生态景观)、"美"(民族文化风情)为一体的生态胜地、休闲福地。

       

 
信息来源:bt365国际娱乐城管理员 | 责任编辑:bt365国际娱乐城管理员